做笔记,你是纸质派还是电子派?

纸质笔记与电子笔记孰优孰劣,一直是数码圈的热门话题。作为一个崇尚数字化生活的教徒,学生时期,我也曾激进地抛弃纸笔,转投于电子笔记,寄希望获得更高效的学习体验。

但现实完全相反。

当同学进入学习状态,我已被各种弹窗通知吸引,当他们二刷学习笔记,我还在纠结字号、排版:

  • 一级标题用宋体还是雅黑?
  • 标注是用黄色还是红色好?
  • 这个字体颜色不太好看,换一个看看
  • 那个新出的笔记软件好像也很不错,下载试试

各种功能新颖的笔记软件,的确会让朴素的纸笔黯然失色。但使用前,我们也应该去质疑一种默认假设:更复杂、更多功能的笔记软件,对我们真的有与其描述相衬的价值么?

答案有待商榷。

人们通常认为复杂优于简单,却又往往迷失其中,忘记了笔记最初的动机——更好地思考。

正如当年的我,关注的不是思考本身,而是探索新鲜工具带来的虚假满足感。

我们的很多需求是被创造的、被引导的,正如商业社会兴起的消费主义浪潮,将安宁与幸福淹没于物欲之下,让焦虑肆意横生。

重新审视需求,用需求筛选工具。或许是破除选择迷思的关键。

纸笔与笔记软件的优劣

纸笔在自由度以及使用门槛上明显比笔记软件更胜一筹。那些天马行空,只能用涂鸦来表达的内容,在一张白纸上随意挥洒无疑更加合适。

此外,一个反常识的观点是:课堂笔记也最好使用纸笔。

2014 年,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纸质笔记不仅能活跃大脑,还能让你记得更准。

很多人或许觉得纸笔输入太慢是个缺点,恰恰相反,这种限制反而会提升学习效率。正因手写笔记能记的内容有限,你的大脑会对授课内容自行「编码」,去理解并整合信息,再以自己的理解记录下关键点。如果用笔记软件,你很可能只是在大段复述外部信息,缺少理解与记忆。

但反过来看,如果你在创作,那么输入的瓶颈就是阻碍。往常写作,我能明显感受到纸笔无法跟上思考的速度,而换到电脑或 iPad 上,则让我思如泉涌,落笔成文,整个过程心无旁骛,一气呵成。

但创作最怕干扰,因此在工具的选择上最好注意几点:

呵护心流

好产品提供心流,坏产品制造干扰。

心流由认知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是一种把专注力发挥到极致时的最优体验,它是当你全神贯注投入、沉浸在充满创造力或乐趣的活动中时,体验到浑然忘我的一种感受。心流能决定你学习与创作的投入产出比。

这种感受你并不陌生,当沉浸而忘我的观看一场电影、玩一把游戏,那种精神高度集中,忘记时间的充实感,就是心流,身处其中,内心愉悦。

心流也存在于学习与创作中,它难于获得,最怕干扰,所以,最好将各类新闻、通讯通知权限关闭。

屏蔽干扰,是我们用好数字笔记的关键。

选择简单

这种干扰不仅来自于软件的各种通知、提醒,也来自笔记软件的学习成本。多数笔记工具更像是冰冷的字处理或者排版工具,而非帮助你专注思考。

对于一个创作工具,选项功能繁多,只会加重你的心智负担。

因此在工具的选择上,也应选择那些不会天天弹窗让你付费、推新闻资讯的笔记工具。像 Typora、Effie 这种崇尚极简、尊重用户的产品,都是你不错的选择,个人会更加偏好后者,因为 Typora 的文件管理太弱,也没有多平台适配。

Effie macOS 使用界面

纸质笔记与电子笔记并非是替代关系,两者也没有绝对的优劣。对我们个人的选择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清楚自己的使用需求和相对应的工具特性,权衡利弊进而取舍。

参考资料:

[1] Anne Chemin. (2014). Handwriting vs typing: is the pen still mightier than the keyboard?

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4/dec/16/cognitive-benefits-handwriting-decline-typing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