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意象式写作提升文笔?

“盛夏的早班车门一开,人群汹涌而进,我钻过人缝往后挪,企图在拥挤的人群中找到立足的空隙,这时抬头望见车窗外,金色的太阳正缓缓而升。”

“金色的太阳”是夏天最寻常不过的意象,若是平时打眼望去,只会觉得它是普普通通一个金色大圆盘。

然而我正处于逼仄空间,在拥挤黏腻的环境中兀自烦闷无法纾解,我隐约觉得,“金色的太阳”并不能表达我所有的感情。

所以,若我以此时的心绪写作,不仅关注“金色的太阳”这一关键意象,更关注它与其他具有关联特质的意象组合而成的意境:

“金色的太阳像芒刺一样从云缝里射下几道光束,我突然感觉到胸口很闷,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色浊气低低地漂浮在半空,看吧,连太阳也觉得憋气,它的脸挣扎得血一样红,要拼命从东边爬到最高出去。”

在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很多事物,它们的某些特质会吸引我们,进而在脑海中留下或转瞬即逝、或不可磨灭的印象,只要我们意识存在一刻,对外物的感知就在不断进行中。

最近读了伍尔夫的《一个人应该怎样读书》,大为惊喜,这篇文章不仅为我的阅读提供通理,更启发我如何通过积累意象进行创作,随手摘抄了一段

“他不惜一切地关心着的,是要展示心灵深处的那一团火焰如何通过头脑明灭不定地闪现出它的种种信息……鲜明的色彩,恶浊的气氛,松散的结构,电光火石倏然一闪的重大含义,使人心里悚然有所感悟……如果我们要的是生活,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意象是感知物,是那场连绵不绝的雨,它是一轮光圈,是一只半透明的外壳,包围着我们——它就是生活本身。

在写作中,特别是在命题式的广告文案写作中,无外乎要经历积累-选择-提取-组合几个过程,利用我们的感觉器对世界进行细腻感触之后再输出。

那么我们应如何抓住这些飘忽不定、不断变化的意象,通过准确而优美的文字使其清晰化、具象化,创造出具有意象美的作品呢?这里的几个方法或许对你有用。

一、 训练意象思维逻辑

意象思维,是一种与逻辑思维相对应的思维方式,指的是用某种形象的事物来表征抽象的观念或原则。

中国人惯用意象思维,咱们的方块字,就是从象形走向会意的结果,可以说,意象思维是中国古代文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但是,千万别以为意象思维是基因彩票,它是可训练可培养的结果。

第一,保持对身边事物的强烈好奇心

即使是司空见惯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也能得到不同的体会,这要求我们不迷信权威,不满足于对事物浅尝辄止的认知,需要我们生活得敏感且敏锐,且保持怀疑,适当批判。

第二,时刻注意将意象与人生相结合

将意象放在人生、社会、时代乃至宇宙的宏大命题中去阐释,只要背景够大,即使是那些跳跃而毫无连接的意象也能被串联成密不可分的共同体。

这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并赋予其审美意蕴,时常感悟,时常输出。

第三,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意象

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就是意象思维,恋爱婚姻、人际交往、文化生活、政策外交,无一不体现意象思维。

汉字、书法、绘画、诗词歌赋中的青山明月、梧桐杜鹃、杨柳鸣蝉,无一不体现言意之辨。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继承和发扬这些美好的意象,对于我们的写作大有裨益。

二、 养成意象阅读习惯

如果不带着一种目的去阅读的话,意象之于阅读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在阅读时往往偏向于从自身文化背景、知识经验以及情感价值出发,对文章中的某些与自身已有图示有所联系的意象倾注更多注意力。

比如:抽穗的稻子的审美价值,毫无疑问在农民眼里要比在商人眼里高得多。

红舞绸、红灯笼、红绣球等中国红元素的单品作为中华民族的底色,对于中国人的审美价值,自然看得比西方人看重得多。

而养成意象阅读的习惯,就是要跳脱出这种固有的碎片化注意分配倾向。

放眼于文章的整体意象,看作者如何将一组意象串联成意境,如何在气韵流动中推进和增强情感,在意象的变换中感知意境的起伏,以此来训练我们的感受力。

我还认为,对于审美价值大于认知价值的美感文章来说,读两遍即可。

一遍高屋建瓴,整体把握,对作品的整体脉络和作者思想情感有所把握,第二遍再次精读,找意象。这时候,我会用到Effie来帮助我梳理意象归纳意境,以便于后期整体感知。

不用摘抄经典句子,更不用写读后感,因为通过意象的梳理,我们已经厘清了作者的组合逻辑。

至于如何重章叠句,如何将语句组合得更富有韵律感,则是技巧问题,我们首要通过意象描写训练的,是用自己的语言来描写自己的生命感受。

三、 尝试意象写作

具象表达: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

具象化表达最常用的手法,是比喻。

我一直认为,比喻是这世间最精妙绝伦的修辞技巧,它为抽象事物与具象事物之间搭起了一座心灵相通的桥梁,以此物言彼物,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使语言简练明快生动……

要利用比喻来写好具象化文案,保持一颗童心很重要。

转换视角:不可还原的意象的创造

我们常说,看事物的角度决定了我们的高度。我同样想说,看事物的角度决定了我们的“新鲜度”,打破固有认知,将人们所熟悉的,旧事物与旧事物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系,是文案出彩的关键。

在意义丛林旅行的向导(节选)
什么是玫瑰?为了被斩首而生长的头颅。
什么是眼泪?最明亮的镜子。
什么是裸露?身体的开端。
什么是痕迹?停止行走的脚步。
什么是记忆?一所房子只适合已逝的事物居住。
什么是中心?一切边缘的边缘。

这里,我想要贴上一篇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的诗歌《在意义丛林旅行的向导》,他打破惯性思维,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建立起新的联系,用独特的视角进行重新阐释,不仅更富有诗意,还充满了童心,我个人非常喜欢!

好了,今天的就分享到这里了,说到底,意象写作只是一种手段,一切景语皆情语,要写出真正触达心灵的文字, 情信辞巧,缺一不可哦~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