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脑:思想与原则(一)

内卷时代,多数人身边都充斥着知识焦虑。人们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我和取得成就。但回想一下,每次开始学习或工作,似乎存在很多问题。

你总是马不停蹄地开始收集资料,并且总是耗费大量时间去挑选合适的内容,然后做知识的加工。这样漫长的专注时常让人精疲力竭,突然,你发现自己以前似乎做过类似的工作。

你也许会恍然大悟,我们总是在做着重复的工作。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让无意义的劳动困住了自己。你或许会抱怨,但更要紧的是找到解决的办法。

如果你的目光投向提升效率的各种办法,你会发现,那儿已经是各种现代技术和网络工具的天下了,因为它们可以扩展我们的记忆力和智力。但是你想要的不是仅仅是工具,还要一个方法论指导。或许,第二大脑是你正在寻找的。

本文所说的第二大脑是在笔记语境下的概念,它又被称作数字外脑。它是一种保存并系统地提醒我们通过亲身经历获得想法,灵感,见解和联系的方法。

第二大脑走进人们的视野与Tiago Forte的一门广受欢迎的效率课程有关。Tiago Forte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产力专家之一。通过在线课程和现场研讨会,他已经教会了世界各地超过20,000名知识工作者如何利用技术彻底改变他们的生产力和个人效率。

Tiago Forte个人网站首页

Tiago Forte在他的《Building a Second Brain》课程,他提出了关于构建第二大脑的构想与实践。此外,印象笔记,作为笔记界的“老大哥”,将第二大脑作为自己的产品宣言,也近一步推广了第二大脑的概念。现在,在一些探讨效率的地方,第二大脑已经成为了热门词汇。

B站关于第二大脑的视频

有人认为第二大脑其实只是一个时髦的新称呼,似乎与笔记系统或者说知识库差不多。这样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其中原因可能有两点:

  • 首先,第二大脑与所有笔记系统有着相似的工作流和最终目标;
  • 再者,人们对笔记系统的构建认识也在逐步向着第二大脑发展。

也就是说,第二大脑属于较高形态的笔记系统。但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使用第二大脑,本文将从第二大脑的根本性的思想与原则入手,探讨第二大脑与普通笔记系统的共性与特性。

借鉴创新

第二大脑认为笔记是创造新的知识,关于创新的研究及理论非常多,但大家都公认的一点是创新需要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一点不仅仅适用于逻辑严谨的科学,同时也适用于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创作。也有人说创新是顿悟,但其实它也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第二大脑要求我们将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都记录起来作为形成新知识的土壤。它可以说成一个知识的集合,在我们学生和工作生涯中,大部分可以称之为资料的东西,例如片段,大纲,照片,视频,草图,图表,文章,笔记,文档等都有再利用的价值。

Tiago Forte效率课程截图

但是资料分散在各个角落,不能汇聚在一起产生组合。构建第二大脑,偏向All in one的思想,它要求我们整合各处的资料,形成新的知识。但它允许在收集资料的阶段充分利用其他的工具,例如思维导图XMind,大纲工具幕布,文字备忘录,甚至相册等等。

知识复用

上个世纪的标准化设计使得大部分的零件都具有统一标准,在制造,维修,回收各个阶段都有可以复用的材料,方案,大大提升了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复用的思想贯彻在当代人的生活中,但是作为个体,有部分人却很少意识到复用的好处,它可以节省人处理新项目中的精力,把已有价值的作用最大化,也有助于形成新的场景的知识。

知识“块”结构

在第二大脑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集合所有的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策略性知识。不管你在熟悉的领域,抑或是完全陌生的领域,你都不要从零开始

做好知识的复用需要对知识进行模块加工,在删减无关信息的同时,也需要加入自己的见解。以“块”的概念对待一遍笔记。思考这一块“砖”可以同时搬到哪里。可以猜想,不做复用的人往往是缺少对过去知识的总结,或者是不喜欢走出舒适圈创造新的知识(做着没有难度的重复劳动,也就是所谓的假性勤奋)。这是第二大脑极力反对的。

未来笔记

以上两个原则其实说明了开始新的项目需要建立与旧知识的联系,但其中还隐藏着一点,那就是在记录笔记时,应该考虑到未来的需求。

为未来而写笔记

为未来的使用而记录笔记看起来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因为缺乏对未来的认知。但有一点可以很好的把握,就是具体与抽象的结合。

为什么要具体?因为需要很多情景化的描述来促进理解。有人喜欢使用关键词来记笔记,并且事后也不进一步加工,导致日常在看时完全想不起自己为什么要写,写的内容表达什么意义。所以第二大脑希望你写出自己未来一定能看懂的笔记。

为什么要抽象?因为只有抽象的知识才能迁移,运用在不同的场景。假设你看到一篇很好的产品分析,那么抽象出来的可能是他分析的方法,他用的模型,他的说理过程,思考如果要你来做,你会怎么做,是否能用到自己未来的工作中去。

项目型输出

Tiago Forte提出you only know what you make. 他认为只有写成了自己的文章,有了最终的产出,才算建构了自己的理解。这也是为什么Tiago Forte在他的P.A.R.A工作系统中强调以项目作为管理单位而不是文件夹分类。

通过解决每个项目存在的问题,创造新的知识,之后总结输出成文。这是一个完整的环。并且这个环连接了本来固有知识,而且留了接口给了未来的新知识。

写作软件Effie

一篇总结的文章相当于对已有知识的回顾,现在创作的知识复盘和未来知识的预测。因此,从笔记记录这走向知识创作者是第二弹脑鼓励的,并且是现在的写作工具与发布渠道都越来越来丰富,例如广受喜爱的Markdown写作工具typora,还有新起之秀Effie,都能提供良好的知识输出环境。

写在最后

第二大脑是一个不断需要迭代的系统,因为永远没有完美的系统。但是也不能过度沉迷于系统构建而耗费太多时间。对于任何一种方法论,其实更重要的是去学习它的思想,因此本文并没有做过多的工具推荐,而从第二大脑的一些原则说起。在说清这些原则后,接下来的文章将会讨论第二大脑的构建流程和细节技巧。希望我们很快会再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