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岁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

引言

青年人朝气蓬勃,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在中国大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从高中毕业要么继续升学,要么直接进入社会。这意味,绝大多数青年在 20 岁左右都会进入社会。在这人生的重要节点,我们既有对未来的渴望,也有对于对未来的迷茫。我们每个人都期待自己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那么,我们应该树立什么目标和如何实现目标呢?一生的计划?过于遥远,也很难规划。比较现实的办法,实行个人的五年计划,思考自己 5 年以后想成为什么样子的人。接下来,我将针对这个问题,提供一些关于年轻人自我成长的浅薄建议。个人视角,仅供参考。

关于金钱

很多关于自我成长的文章首先会列出大量的具体建议,其中,学习、阅读、习惯、健康等方面往往位居前列。然而,我认为如何处理与金钱的关系应该至于首位。

从 20 岁左右开始,我们逐步独立于家庭而走向社会,如何获取金钱将成为我们多数人的人生主题之一。

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在当前经济约束条件下作出了的绝大多数选择。这点至为重要。因为在年轻的时候,很多人往往最需要金钱,却往往最窘迫。有极少数年轻人,由于物质主义的诱惑,为了更多地金钱而走向了一些歪路和邪路,从而改变了未来的人生道路。

典型的例子便是前两年流行的校园裸贷。因此,对于年轻人而言,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至关重要。

追求金钱无可厚非,但是要以合法手段获取金钱。切不可为了一时的蝇头小利,牺牲自己尊严而铤而走险。

警惕物质主义。物质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但是不要过度超过自己的能力去获取物质。很多年轻了为了购买奢侈品,却频繁兼职打工,急于赚取金钱满足自己的物欲。这种做法是极其愚蠢的。当你大学毕业的时候,你收获的可能只有一堆早已贬值的物品和早已烟消云散的肤浅奉承。而与此同时,你却失去了太多太多。

不要为了金钱而忽略自己的主要目标。上大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在涉及自己重要目标的时候,不要被金钱限制自己的决策和行动。

比如,有些原本想要继续接受教育的人,担心无法承担研究生学习费用而放弃考研。若干年后,这些人多数可能会比较后悔,那些原本在自己看来无法承担的费用,事后看来却发现有很多种解决办法,然而重要的人生际遇却已经消失。

关于思考

批判性思维

人是具有自我意识的高等生物,也是会思想的芦苇。换而言之,正是思考,让人类迥异于其他生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而不是不同的皮囊之下覆盖着类似的灵魂。

因此,思考应该是每个人终身之事。重视思考,未来将会拥有很多机遇。 关于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往的博客已有论述,此处不再赘述。感兴趣的话,可以阅读博文《批判性阅读和批判性写作》。

在此处,我想对以往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论述进行补充和深化。

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前提是获取准确、真实、高质量的信息

很多年轻人的信息来自于网络。需要指出的是,然而如今的网络信息越来越同质化。单一的信息缺少价值,只有经过对比和筛选的信息才能提供多样化的思维视角。为了获取多样化的信息源,强烈建议同时使用国内以及国外网络。对此,掌握基本的英语能力也是必须的。

信息回声室效应

此外,多与前辈交流。比你强的人所提供的知识、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当然,对于前辈所提供的信息也要批判地接受,不要因为他们是某个领域的权威或者专家就盲目崇拜。

重视阅读和写作

阅读是促进深度思考的重要润滑剂,而写作则是深度思考的过程和结果。阅读是人人可为之事。建议每天阅读 1-2 篇深度文章。

关于阅读内容,最好文理兼顾,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都有涉及。传统的文理分开的教育理念存在很大的偏执性,而不同学科事实上是可以相互启发的。

与此同时,只是阅读吸收知识并不能产生思想。在阅读过程中最好评论和批注,阐发自己的理解。这意味着,写作是必须的。通过写作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

反复强化的写作则可以不断凝练、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深度。对此,建议每日写几百字的短评,以此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以我为例,每日我打开我专业写作软件 Effie, 享受文字在极简主义的界面上的逐步浮现。

关于知识

警惕知识无用论

获取知识是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然而,在虽然近年来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知识无用论甚嚣尘上。究其原因,是因为在传统观念里,读书便是为了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而如今的大学生群体却越来越难以实现这一目标。

关于这样的观念,非常狭隘。统计学和经济学早已多次证明,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一个人的收入水平会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增长。请不要再拿小概率事件或者机械唯物主义作为知识无用论的支撑了。

与此同时,将求职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本来也无可厚非。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目前的教育系统存在诸多问题,共同导致了就业难的社会现实。

比如,有时候,学生的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市场需求严重错位。因此,如果为了更好地求职,最好从一开始便去了解市场求职信息以便准确定位,进而利用大学期间的时间努力提升自己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确立正确的知识观念

第一,区分知识和信息。不要把信息当作知识。真正的知识是需要学习者进行深度加工,将其加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

否则,你获取的只有各种零碎的信息,而无法真正在进行实践的时候加以输出,出现一知半解。

第二,警惕碎片化知识。碎片化知识有助于拓宽我们的视野,以及可以作为很好的日常交流谈资。然而,碎片化知识并不是真正的知识。只有经过将碎片化知识加以系统化后才能做到为我所用。

第三,明确知识在教育中的地位。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人们获取更多地知识,而是为了让受教育者学会自主学习。

因此,在 20 岁以后,重视获取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关于健康

健康是我们享受生命的基础。然而,我们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健康可以粗略分为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健康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强调健康,原本也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话题。

这一话题的出现一般和中老人比较有关,而年轻人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然而,在这个高速运转的加速社会,需要年轻人重新审视自己的健康观念。这是因为年强人与慢性病和癌症的距离已经可能并不遥远了。

慢性病年轻化。很多慢性病,以前由于经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也叫老年病。而如今,很多慢性病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比如,腰椎间盘、颈椎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已经向不少 20 岁左右的年轻人招手。

癌症年轻化。我们与癌症的距离很遥远。最近 10 年,年轻人的肿瘤发病率增长了 80% 以上,并且每年都会有 30 万名年轻人罹患癌症。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到,慢性病和癌症等重大疾病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如果可以,最好从现在开始逐步改变生活方式,加强体育运动。当你到 30 岁以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健康投资收益颇多。

参见:澎湃新闻《有数 | 我们与癌的距离:癌症真的年轻化了吗?》

关于人际关系

在 20 岁以后,多数人会进入大中专院校,并没有直接进入社会。尽管如此,年轻人的人际关系开始变得复杂。关于人际关系,有以下体会:

1. 重视学生期间的人际关系网络。对于多数人而言,大学期间,将会是你与亲人之外的其他人群共处时间最长的阶段。求学阶段的友谊尽管也有竞争,但是比职场环境中的人际关系简单得多。因此,尽量在大学期间多交几个朋友。你很有可能会收获一生的友谊。

2. 不要热衷于搞关系。重视人际关系,并不等于鼓励搞关系。目之所至,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学校内部的各种学生社团其实也是个小社会。总有一小批学生喜欢费心经营各种所谓的人脉或者关系网。此现象成因诸多,其中和被污染的校园文化有很大关系。

东北某高校的学生会查寝事件

我想警告的是,在求学期间,还是以个人学业和自我成长为主。因为,这些信奉“关系才是王道”的学生,在毕业之后自己的关系网突然变成空中楼阁:大家各奔东西,原先的人脉也消失殆尽。

换而言之,自己费尽心力了四年时间,最后的结果却是知识颗粒无收,人脉却是镜花水月,对于自己的职场发展毫无裨益,还需要在新的职场环境中重建职场关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