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生活的秘诀:如何与压力共处?

几千年前,《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奥德赛在外漂泊十年,经历反复的不确定的探索与漂泊,最终回到故乡伊萨卡,找到精神的伊甸园,找到他一生要建设的事业。

有人认为,对于如今这个时代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们来说,从高中毕业到成家立业这段时期可以称为“Odyssey Years”——奥德赛时期。在这段时期内,我们奋斗、徘徊、迷茫、痛苦……如同英雄奥德赛一样,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国”。

这种心灵上的漂泊,归根到底无非是缺乏对自己身体、心理的掌握感,无法在个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自知与自洽。

面对这一时期的麻烦、逆境和强压,或许有些人会因为缺少应变能力和心理能力而被打垮,而有些人则具有惊人的“恢复”和“再生”能力,能够与压力从容共处。

面对压力时,容易被击垮还是善于与压力共处,这并不全靠天赋,而是可训练的结果。

跳出习得性无助怪圈

习得性无助行为,指的是个体在面临不可控情境时,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事情的结果,久而久之就认为事情是不可控的,并对其产生绝望的认知,继而放弃努力。

它大体上可以与我们今天常说的一个词划等号——摆烂。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从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心理学家詹姆斯·潘尼贝克通过研究确认,摆脱习得性无助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要主动地、有意识地对个体所面临的困惑、疑难和有害事件进行正确解读。

进行正确解读,首要就是反思。从结果回溯过程,我们会习惯找出有害事件产生的各种原因,或许它们确实与事件的发生有关,但我们的思维可不要遵循这个惯性,而是应该改变归因的方式,把问题归因到内部的,可以改变的因素上。

外部环境是多变的不可控的,而只有内部才是稳定的内在的可控因素,尝试从自身进行解读,从内部赋能而不是寻求外部环境改变,才有继续前进的动力。

其次,我们还应该在行动中解决自己认识上的问题。深陷习得性无助的人,实际上是患了认知癌症,他们认为自己缺乏掌控有害事件的能力,所以他们就像待宰的羔羊一样静待屠刀的降临。

于是乎,努力停滞了,生活止步不前了,精神世界不再丰裕了。

主动性强的人想要走出这个怪圈,但他们往往认为要先走出“习得性无助”,才能重新开始奋斗 。

但别忘了,行为是可以改变认知的,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是相互的。当你感到某些事情非常棘手,那么就在行动中开始改变认知,把注意力放在任务的完成上而不是他人的评价上。

出现消极情绪就要马上解决

很多人在出现消极情绪时,反射弧罢工,认识不到导致生理失调或情绪失控的心理是不健康的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每出现一次,如果得不到释放,便会转入潜意识,影响心理健康。假设生活中的每一种消极情绪都是一束小火苗,那么得不到解决的消极情绪在日积月累下便会演变成待喷发的火山,终会喷薄,燃起熊熊大火。

所以当产生消极情绪时,不能忽视和压抑,必须马上解决。

那么怎么解决呢?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专属于自己的郁闷排遣法,这里有几个经过实证研究的,行之有效且简单便捷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习惯自行选择。

运动

运动之所以能减轻压力,因为在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做“腓肽”的身体激素,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快乐因子”,它能愉悦神经、消除疲劳,使得整个人全身心放松。

呼吸

深呼吸被认为是最简单的减压方式,斯坦福大学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发现,深呼吸会引起前-包钦格复合体神经群上的某些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从而达到让人心情平静的效果。

现代冥想中的“正念”与呼吸减压法殊途同归,它将呼吸的技巧与“活在当下”的理念结合,使人们在静坐中得到心灵平静。

听音乐

音乐带给大脑的积极影响是惊人的,在听音乐时,我们的大脑会分泌出“快感荷尔蒙”多巴胺,它有助于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在各种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案中,音乐疗法总是处于优先级。

写作

不论是写日记、反省录还是自由写作,都可以将自己心理的情绪通过组织语言呈现在纸上。写作是沉默的表达,无论是好的能量还是坏的能量,都能透过笔头从内心涌出。

写作是沉浸的专注,当我们专心致志的沉浸在写作中时,喜悦或痛苦的感受便会模糊,这种心理状态被称为“神驰”。

建立心灵后盾

家人、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在我们遭遇困难,精神低落时给予心灵上的支撑,鼓励我们重新振作起来。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在交往时考虑的问题不是要让别人舒服,就是要让自己舒服,然而往往很难做到让所有人都舒服,所以可以保持一定量的人际关系,但不宜过多。

在人际交往中,要秉持“利他之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大都是相互的,朋友与朋友之间互为心灵支持者是较为理想的人际关系状态。也就是说,你要习惯成为他人“心灵安抚者”的角色,也不能堕落成别人的“情绪垃圾桶”。

在与人交往中,情绪也有一定的能量守恒定律,如果一个人只是把你当做情绪垃圾桶,不断地传达负能量,那么你一定会下意识地远离 Ta,如果对方带给你的总是正向的积极能量,那么与  Ta 越走越近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这种能量在人际交往之间呈现即时性,它或许对这一秒有莫大帮助,但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变淡,为了保持正向能量的有序传递,朋友之间也要时不时得维系一下感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