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作?
写作是你影响力传播最快的方式; 写作也是影响力放大效应百倍的方式。
写作有三种文体的划分:
1. 为自己而写作的文体:叙事里的自由书写、生涯里的成就事件,都是以表达情感为主。
2. 「结构化自己想法」的文体:忠实的、结构化的反映事实。
3. 「以传递影响力为主」的文体:一种观点和事实表达型的写作。
本篇文章想要从笔者个人的经验,谈谈该怎么动笔尝试撰写以上三种的文体,同时谈谈如何写作,以及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为自己而写作」:孕育好点子的摇篮

三种文体虽然没有一定的进程阶段标准,但就笔者个人写作的经验来说,第一种「为自己而写作」的文体,最适合作为没有什么写作经验的新手入门的练习。
透过大量累积第一种「为自己而写作」的文体,在没有必须公布文章的压力下,通常会让人的心情放松许多,写做出来的东西也最真诚、也最有可能成为好点子的来源。
这一阶段要如何写作呢?培养自己养成「动笔的习惯」,因为只是为了自己而写,就算不成文章或前后不通顺也没关系,尝试让自己处在一个较没有压力的环境;
因为文章形成了以后也不一定需要和别人分享,所以写作时对文字的批判性比较弱,很多荒谬的点子得以被留下来,这些可能都是将来成为其他好文章的素材,但前提是你必须先允许乍看之下的「坏点子、蠢点子」存在。
但实际上操作应该怎么做呢? 累积第一种文体的实际应用方式,可以从「写日记」开始,这是笔者个人非常推荐累积好点子的习惯。
提出一百个点子而非一个,强迫自己不要去追求量少的完美,而是尝试从各种想法、角度来切入写作的主题,多多益善。

「结构化自己想法」:工作专业中的教学相长

以「结构化自己想法」为主的第二种文体,可以说是在自媒体时代中最被广为生产的文章。
因为人人都有工作上的专业,而做久了大多数人都能够得到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体悟与感想,将这些「专业化」的想法忠实的记录下来,久而久之也能够让自己成为特定领域的KOL(Key opinion leader),并且快速提高写作能力。
这个过程最好使用大纲工具,来梳理自己还未整理成形的思路,那么写作提纲怎么写呢?
大纲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层次感。通过一些序号、小标记,甚至只是简简单单的空格,你就可以把整个想法的层次感勾勒出来。
这不仅仅只是把思维可视化,更关键在于,你可以整理自己的思路,通过调整大纲的结构来使模糊的想法具体化。
可能你在写作中会选择诸如Word这类写作app,但Word过于笨重,而且不支持大纲功能。所以笔者更建议你尝试Effie这款兼具思维导图和写作的写作app,其中的思维导图功能能够让你效率倍增,让写作变得越来越顺手。
而且 Effie 这款写作app还有两个比较明显的优点:
  • 支持macOS、Windows、iOS多平台免费同步,这能让你非常方便的在多个设备上编辑查看,大幅提高效率。
  • 支持文字和思维导图混排,你可以直接在笔记里面创建思维导图,不用单独用两个软件,并且来回切换。
对于繁忙的上班族来说,非常推荐使用Effie这款写作app,每次写作之前练习列大纲的习惯,就能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一来记录自己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像大前研一那样整理自己在「问题解决方法」中的笔记,纪录自己进步的同时也能淬炼出更精准的做事效率;
二来又能够将这些数据分享给同样遇到困境的读者,在自媒体时代累积自己在网络上的发声声量,也为未来多角化的潜在发展投注更多可能。

「以传递影响力为主」:跨领域框架的混搭

第三种文体「以传递影响力为主」的文章正常来说是最难的,因为这种文章会要求作者提出「独到的见解」。
每位作者产生自己见解的酝酿过程都不一样。 有些人可能天生批判力强,对于每件事情都有一些自己新颖的看法; 也有些人则时透过在特定领域深耕已久,大量产出「结构化自己想法」的文体后而累积了自己锐利的眼光,加上一些修正的看法而传递影响力。
对笔者来说,我属于另外一种。 笔者属于一方面时时审视自己文章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借用跨领域框架来分析不同议题的人。
笔者过去不算是个有想法的人,但在每次下笔时都逼自己去思考「为什么这篇文章非由我来写不可」的问题,以期达到和其他千篇一律文章差异化的目的。
想要拥有自己的想法很难,通常是需要先千锤百炼的吸收、理解各种不一样的观点后,才有可能孕育而出的。
对笔者来说,其实自己的想法也都不是什么新观点,但笔者所擅长的只是跨领域地将两三个不同观点与想法混搭,比如说用心理学解释健身上惰性的困扰、用演化学剖析人类日常行为与社会建构的发展等等。
以上的例子都是从自己喜欢的领域与事件开始,再透过不同学理、现象的混搭,来达成所谓「自己的观点」。
这不是什么创新,根据科学研究统计,很多领域中突破的理论发展,就是采用这种「跨学科」混搭的框架观点,来突破既有理论的限制而发展创新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