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观点?

我有一个(自认为)很好的习惯——热衷于研究自己喜欢的作家的知识结构。

我觉得这非常有趣——把一个作家的知识结构摊开来观察,得到的大抵就是他/她的一生。

比如,我非常喜欢王小波先生,在读了他很多作品之后,我通过对他的知识结构的梳理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他幽默而犀利的文风在中国当代文坛如此独树一帜。

王小波既有中国传统文学和民间文学的储备,又接受了西方文化和哲学的影响,对逻辑学、数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科学技术领域广泛涉猎,文理兼修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他的创作善用假设推理逻辑论证,将科学知识广泛而合理地运用于内容架构中,使得他的文字拥有综合性的趣味。


从学术概念上来说,“知识结构”属于认知科学概念,反映一个人思维活动的特点,如果说21世纪以前,拥有结构良好的知识结构是一种优秀的品质的话,那么在今天这个数字化时代,则变成了生死攸关。

诊断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谈及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观点前,我认为我们应该先在心里“种一棵树”——一棵有待茂盛和丰盈的知识结构树。

诊断自己的知识结构,才有便于“对症下药”。具体如何建构呢?可以利用 Effie 中的思维导图,以我自己的知识结构举例:

通过我的知识结构树大致可以分析出,我的知识结构纵向来看,比较偏向文史哲方向,横向来说,兴趣 focus 东亚文化,而数理、天文地质学和化医学等理工科目是我的知识荒漠,鲜少涉及。

万事宜略懂,某事应尽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自己能将文理科互补起来,至少要具备基础的科学素养,目前对社会科学兴趣颇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希望将英语语言文学和教育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再深化。

明确了自己优势和短板之后,接下来就是填内容,改结构、采取行动的 PDCA 迭代过程了。

诊断自己的知识结构,然后对自己提出要求,不可能也不需要什么都懂,知识体系实现的条件有二:一是需要,二是兴趣。


从自身兴趣和需要出发问问自己:我要达到某个目标/创立某个事业必须懂什么?然后将生活中接收到的一切知识(包括免费的、唾手可得的碎片化知识)分门别类地导入这个可视化的知识系统中,再与头脑中固有的知识产生联合,进而逐渐建立起一个系统。

这个方法的灵感来自于赫尔巴特的统觉团理论,当新知识作为一种表象通过感官的大门进入意识域,若它能与已有观念相似并与之产生联合,那么就能形成牢固的统觉团,统觉团膨胀的过程,就是知识结构扩大的过程。

要认知,更要掌握认知的认知

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中,不仅需要静态的知识,也需要动态的知识。所谓“动态的知识”,即”认知的认知”——元认知,它是我们对自己思维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控制。

比如,工作压力大,你陷入了胡思乱想的焦虑境地;你感到无比悲观,觉得生活很没有意思……

但是你转念一想,工作压力之所以大,除了外界因素之外,还有自身工作规划不当,细节未能正确把握的因素。

所以,你重新振作。

用反思来释压焦虑,这个主动克服焦虑的思维过程、在大脑中带有多方博弈性质的纠错机制,就是元认知过程。

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元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复盘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智者的思维方式、学习怎样学习效果更好,有时候,它甚至起决定作用。

 


元认知体现的是人脑的能动性、思维的批判性,它就像一个人生记录仪,让我们能够吾日三省吾身。

很多人之所以在知识体系构造方面陷入困境,就是因为缺少主动的、高级的元认知,他们更习惯拿来主义,或直接将别人的生活经验据为己有,或安于思维定式,不思突破。

实际上我也经常陷入这种惰性,只有在遇到问题时才会启动元认知,被动地进行反思,但每当这时 ,小波老师在他的《思维的乐趣》中说过的一句话就会自动在我耳边响起:

人既然活着,就有权保证他思想的连续性,到死方休。假如我全盘接受(别人的观点),无异于请那些善良的思想母鸡到我脑子里下蛋,而我总不肯相信,自己的脖子上方,原来是长了一个鸡窝。

利用效率工具,会让你搭建知识体系更快

虽然我们倡导深度阅读,但信息时代的知识形态和个体人生状态还是从两个维度造成了我们的阅读/学习碎片化:阅读实践碎片化、阅读内容碎片化。

为了对抗碎片化弊端,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

做笔记:碎片化信息最为人诟病的就是它零零散散易遗忘,如果学会记笔记,哪怕是最基本的勾勾画画,也比过目即忘给大脑留下的印象要深得多。

阅读材料分类: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给材料分类,比如将其分为专业、兴趣、休闲,再比如知识、技能、情感体验等等……

规划个人阅读时间:除了对客观对象进行管理之外,我们还应对自己的资源进行管理,其中时间就是最宝贵的资源。一般来说,我会将自己的学习时间分为长时段、每日恒定的微习惯、机动时间三类。

在这一过程中,善用工具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是必不可少的:

  • 存储、整理、写作工具:Effie、Notability、百度网盘等。
  • 思维导图工具:Efiie。
  • 时间管理工具:番茄 TODO。
  • 信息检索工具:Google 搜索、豆瓣、公众号、知乎、行业网站。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